3月26日,《中國民族報》刊發(fā)我校黨委書記劉九萬署名文章:高校推進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著力點,中國民族宗教網全文轉載。全文如下:


高校推進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著力點
□劉九萬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民族地區(qū)高等院校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民族地區(qū)各項工作的主線,加強文化浸潤,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教學育人全過程。
加強頂層設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個著力”重大要求,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創(chuàng)新開展“五個融入”(融入理論武裝、人才培養(yǎng)、學校文化、服務管理、環(huán)境建設),構建點線面多維度、全覆蓋的一體化文化浸潤工作機制,做到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大力培養(yǎng)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播種者和推動者。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提煉有益于師生汲取文化養(yǎng)分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并融入條幅、標語、展板等有形載體,加強文化設施、景觀建設,在校園安裝相關設備并循環(huán)播放文化類宣傳內容,營造濃厚育人氛圍。豐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載體,與博物館聯合建設“館教融合、館研融合、研宣融合”為一體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展館,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文化長廊”“時代楷模長廊”,與相關單位共同打造“紅色街巷”,推進主題公園建設,打造主題展示路線,展示中華民族歷史和中華文化,在日用而不覺中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強化宣傳輿論陣地建設,積極實施“互聯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利用新媒體平臺,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宣傳中華文化和黨的民族理論政策。
豐富活動形式。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常態(tài)化宣傳教育機制,“線上+線下”多渠道發(fā)力推廣“道中華”品牌,積極開展“道中華”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建立專業(yè)師資隊伍,創(chuàng)新開設特色思政課,深入各學院講好中華民族故事。豐富“第二課堂”活動形式,開展黨委書記與青年學子共話信仰主題黨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團日、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分享會以及主題演講比賽、書畫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教育引導各族師生更加堅定自覺地奮進新征程。用好用活各類紅色資源,與革命遺址、名人故居等紅色基地聯合打造實踐教育基地,通過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體驗式、沉浸式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偉大建黨精神,接受思想洗禮。
打造特色品牌。以民族團結進步月等為抓手,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充分發(fā)揮非遺傳承人作用,在學校開設特色選修課,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與屬地合作,探索建設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扎根文化沃土,推出具有鮮明地域特點、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文藝精品,深入基層一線廣泛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基層文化生活。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體育運動有機融合,展示朝氣蓬勃的師生風貌,大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來源: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宣傳部 發(fā)布時間:2024年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