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進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鼓勵高等學校學生積極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提高兵員征集質量,同時拓寬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各項相關政策,財政部、教育部、總參謀部制定了《高等學校學生應征入伍服兵役國家資助辦法》《財教[2013] 236號》和《關于調整完善國家助學貸款相關政策措施的通知》《財教[2014]180號》文件,對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及退役后自愿回校復學的高校學生給予了學費資助。學校為了規(guī)范應征入伍學生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和學費資助等工作,依據(jù)統(tǒng)一指導性原則,結合我校學生實際,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資助政策
(一)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我校學生在入伍時對其在校期間繳納的學費一次性補償或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包括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實行代償;
(二)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退役復學的我校學生、退役士兵新生、直接招收為士官的我校學生,實行學費資助、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
(三)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不享受國家資助的人員包括:在校期間己免除全部學費的學生;定向生、委培生和國院;其他不屬于服義務兵役到部隊參軍的學生。
二、資助學生性質
我校全日制普通本??频膽ㄍ卯厴I(yè)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
三、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學費資助具體要求
(一)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及學費資助標準及年限
1.學校本??茖W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
2.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按照學生實際繳納的學費或獲得國家助學貸款兩者金額較高者執(zhí)行,據(jù)實補償或者助學貸款代償;退役復學學生、退役士兵新生學費資助金額,按照學校實際收取學費金額執(zhí)行。以上類別超出標準部分不予補償、助學貸款代償或資助;
3.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shù)哪晗?,指以入伍時間為準,入伍前已達到的修業(yè)規(guī)定年限;學費減免年限,指以退役復學、退役新生入學后應完成的國家規(guī)定的修業(yè)年限的剩余期限;專升本、第二學士學位畢業(yè)生補償學費或國家助學貸款代償?shù)哪晗?,分別指在??茖W習階段應征入伍的,以實際學習時間實行學費補償或代償。在本科或第二學士學位學習階段入伍的,以本科已學習時間和第二學士學位已學習時間計算,實行學費補償或助學貸款代償,其以前??苹虻谝粚W士學位學習時間不計入學費補償或助學貸款代償;復學后攻讀更高層次學歷不在資助學費范圍之內。
(二)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學費資助辦理流程
我校學生學費補償、代償和學費資助時間為一年一次,每年10月底進行收集、匯總、審核、上報和資助資金的發(fā)放。
1.所有參加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和退役復學的學生需登陸大學生征兵報名系統(tǒng),按照在線要求填寫、雙面打印《高校學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申請表》、《高校學生退役復學學費減免申請表》、《普通高等學校退役士兵教育學費資助申請表》或《直接招收為士官的高校學生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申請表》(一式兩份),申請人填報信息要準確,如在填報信息中出現(xiàn)疑問請及時與學生處聯(lián)系。提供材料包括:入伍通知書、身份證、畢業(yè)證書、退役證復印件一份。如在校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需提供《國家助學貸款借款合同》復印件和本人簽字的一次性償還貸款計劃書一份;
2.學生或代理人在征兵報名或退役時將該《申請表》原件交至入伍所在地縣級征兵辦,經縣級征兵辦對該表進行審核后,加蓋公章并由學生暫行留存;
3.學生或代理人將縣級征兵辦蓋章的《申請表》原件交至學校財務處、教務處,由兩部門分別對該表中的入學時間、院系班級、復學時間、學費標準等相關信息進行審核,無誤后加蓋公章。之后將表格原件交至學生處,學生處對收集到的各項材料進行最后復核,符合條件的,應及時匯總并向學生進行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或學費資助。
(三)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資金的使用、監(jiān)督、發(fā)放與數(shù)據(jù)上報
1.我校嚴格執(zhí)行國家相關財經法規(guī)和《高等學校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國家資助辦法》的規(guī)定,對國家資助資金實行分賬核算,??顚S?,并接受財政、審計、紀檢監(jiān)察等部門的檢查和監(jiān)督;
2.我校嚴格執(zhí)行國家對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國家資助資金發(fā)放形式——“當年先行預撥,次年據(jù)實結算”。學校每年11月對提出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或學費資助申請的學生及時進行資助,要做到“先免后補”,避免出現(xiàn)“先收后退”的做法:
3.學校財務處要將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資助資金及時準確發(fā)放到學生提供的銀行賬號中;
4.每年10月31日前,我校應按照指定要求將本年度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國家資助的經費使用情況,報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審核。
四、本辦法由學生工作部(處)負責解釋。